图源视觉中国
眼下,首富们手头紧不是新鲜事,这一次轮到温州前首富。
就在几天前,房地产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官宣了一则消息,其从四家银行获得95亿意向性授信额度。先不说实际能拿到多少,光这个象征意义,就不知道让多少房企羡慕了。
别看新湖中宝名头不咋响,它原来的老板在资本市场上却赫赫有名,那就是现年65岁的温州商人黄伟。
之所以说是“原老板”,是因为新湖中宝如今有新的实控人——浙江衢州国资。而衢州国资持有的新湖中宝股权,就是黄伟为回血卖出去的。
黄伟当过温州首富,去年的胡润百富榜上,他和妻子以185亿元身家排在第290位。他执掌的“新湖系”,是老牌民营资本集团,新湖中宝就是最重要的运作平台之一。这些年,不少曾呼风唤雨的民营系资本纷纷凋零,但新湖系仍然顽强存在,不得不说有一套。
当然,黄首富还是感受到足够的寒意的。
新湖系多年来有两大支柱,地产和金融。这两样,算是把buff(效果)叠满了。新湖中宝是地产运作平台,而另一家上市公司湘财股份,是其金融业务核心。湘财股份的主要资产是子公司湘财证券,就是做证券投行业务。房地产行情自不必说,今年一季度,湘财股份净利润也暴跌40%,如此看来,新湖系这两条腿都不好迈。
于是在资金压力下,这位温州前首富,不得不走上“卖卖卖”的路子。
2021年,新湖中宝的注册地迁移到衢州,这让黄伟与当地搭上了线。去年2月,新湖中宝约10%的股份被转让给衢州国资,套现22亿。今年1月,黄伟又转让给对方更多股份,作价30亿。从转让价格来看,黄伟不占任何便宜,几乎是以十多年来的最低股价卖出。这两笔交易下来,他回笼超过50亿资金,也丢掉了新湖中宝的实控人地位。
转手湘财股份的股权,也是类似操作。
据湘财股份近期发布的一份公告,持股其17%的新湖系股东,为抵偿一笔32亿的债务,将这部分股权“割让”给了对手方。和新湖中宝不同的是,新湖系总算保住湘财股份大股东的位子,黄首富稳住了这块基本盘。
不光卖上市公司的股权,大概从2019年开始,黄伟旗下公司就开始甩卖资产套现。给他接盘的,包括融创和绿城等业内公司。尽管如此,仍能看出新湖系对资金流的渴望,比如在去年,新湖就连发几笔中票和债券融资,足足拿下近40亿救急钱。
看这些昔日的资本大佬忙着闪转腾挪,会有一种恍惚感。毕竟他们的风云故事在市场上流传甚广,当转折到来时,反差显得尤为强烈。
新湖系一度很知名,但老板比较低调。在公开场合,很少见到过黄伟的身影。他早年做过老师,然后下海从商,人生从此开挂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黄伟靠摆眼镜柜台赚到第一桶金,接着投身刚起步的股市,通过转卖股票认购证完成资本积累,据说这一笔他挣了800多万。在那个年代,这无异是天文数字。
1994年,黄伟创办新湖集团,进军房地产。从2000年开始,他的实业和资本版图不断扩张,先后拿下新湖创业、哈高科(后改名为湘财股份)、中宝股份(后改名新湖中宝)等上市公司,此外还入股多家银行、保险等公司。一手地产,一手金融,玩的风生水起。
除了这些传统生意,黄伟也没放过热门风口。过去几年,新湖系投资过P2P、网贷乃至区块链,其中不乏大手笔。在地产界,玩多元化这么溜,大概能直追恒大了。
这些操作,让外界对新湖系形成一种印象——相比地产主业,可能搞资本更娴熟。回顾新湖的发迹史,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,比如其参控股的银行为地产项目输血,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融资,投资收益一度支撑业绩等。和一些稳妥的头部地产公司相比,新湖显得格外另类。
不过,这种模式是存在于特定的政策和行业环境中,一方面房地产多年狂飙,另一方面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曾被明确鼓励,对嗅觉灵敏又大胆的黄伟而言,他只是跟进了彼时的风潮。也许新湖系的风险在于,摊子太开、步子太大,等到大环境剧变,就是兑现账单的时候。
某种程度上,首富们的成功都是相似的,危机来临时扒开一看,暴雷的原因也无非那些。
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,和聚焦主业却高杠杆扩张的房企相比,现在的新湖系貌似没那么惨。去年和今年一季度,新湖中宝仍维持盈利,加上地方国资的扶持,融资端也有了起色。还是股东身份的新湖,能缓一口气。但黄首富另有苦恼之处——今年6月份新湖期货IPO被终止,在此之前,同是新湖系的邦盛科技(做大数据业务)IPO也折戟,他打造新的资本平台的想法暂告破灭。
多年顺风顺水,终于遇到了坎。